“一帶五基地”建設🈺,既是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安排👵,也是遼寧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面振興和努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選擇♜。遼寧省已經製定了“1+5”系列框架方案🤷🏽♀️,形成了推進“一帶五基地”的路線圖👨🎤。3月28日🧙🏻♂️,中國工業報記者從遼寧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廳、省農委四部門分別對方案具體內容作了詳細發布與解讀🫰🏼。《遼寧省“一帶五基地”建設框架方案》於近期印發實施。在“一帶五基地”建設中,遼寧省將充分釋放產業優勢、科教優勢🧖🏻♂️✈️、區位優勢、開放優勢🧑🏿🔧,積極探索結構更優、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的振興發展新路,加速形成重要經濟增長極👨🏿🎓🤭,不斷強化對東北地區經濟的支撐力。
遼寧省發改委副主任吳運傑表示🤶🏿;“一帶五基地”建設是指🥎🚾:東北地區實現全面振興,走在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簡稱為“一帶五基地”建設🙌🏽🎨。為此,省委、省政府製定印發了遼寧省“一帶五基地”的總體建設框架方案🚵🏽♂️,以及與五基地建設相對應的五個實施方案👨🦱。第一個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基地”建設加速推進。第二階段的目標🚑,到2030年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五基地”全面建成✋。
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和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將以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綠色化為發展方向🍱。到2020年,先進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行業比重達到60%以上🐳,新材料占原材料比重10%以上。到2030年,遼寧省經濟實力大幅躍升👳🏽♂️,實現全面振興🍕,走進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五基地”全面建成🪮。先進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大技術裝備創新體系更加完備,研發製造💋、總裝集成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原材料工業完成由大到強的轉變,基本實現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質量效益好的發展目標;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完善,躋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水平全面提高🚶,現代農業體系基本形成。為實現以上目標✅🧽,遼寧省將立足自身實際,圍繞加快平臺載體建設🥨、精準擴大有效投資🚻、著力創新體製機製、用足實體經濟政策、用好鄉村振興政策𓀕、引導要素資源集聚六個方面,積極推進“一帶五基地”建設🥷🏿,加快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完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製,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建設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廣平臺🧞♀️,推進重大技術突破和科技成果轉化。據省工信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薛亮介紹,先進裝備製造業將緊緊圍繞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的發展方向,重點實施八項子工程,即航空裝備工程、海工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工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工程🈸、重大成套裝備工程、高檔數控機床工程🏸、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工程👩🦱、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和集成電路裝備工程🎯🏄♂️,在關鍵核心技術🫱🏽、共性技術🤚🏽、重大產品等方面實現突破,不斷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重大技術裝備將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圍繞高新工程重點領域🧝🏻♂️,不斷增強高新裝備研製和保障能力🚯🗄。
新型原材料產業將瞄準高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方向🙇🏼♂️,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急需的金屬新材料,高性能合成樹脂、功能性膜材料、納米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陶瓷材料、特種玻璃材料🍽、核用材料等無機非金屬材料🧑🏻🎄,提升裝備智能化和綠色發展水平,持續降低能源消耗,進一步增強行業盈利能力📹。
到2020年,省先進裝備製造業主營收入占全行業比重達到60%以上,新材料占原材料比重達到10%以上,石化和鋼鐵工業先進過程控製投用率達到60%以上。到2030年,將遼寧省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和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
在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建設上,我省將以沈陽👩🦼、大連兩個創新型城市為核心👩🏼,以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沈撫新區為主要載體💁🏽,將全省省級以上高新區作為輻射區,重點建設“一個科創中心”。
省科技廳副廳長王學來表示,省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建設重點加快推進建設“一個科創中心”👩🏽🎓,實施“四項支撐行動”🫱🏽,構建“五個保障體系”🥝。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壯大創新主體👨🚒,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力爭到2030年建成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中心。
“一個科創中心”,即以沈陽、大連兩個創新型城市為核心,以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沈撫新區為主要載體🏸,將全省省級以上高新區作為輻射區🤳🏽,著力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力爭到2030年建成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中心。
“四項支撐行動”,即組織實施科技支撐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行動📨、科技支撐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建設行動、科技支撐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設行動和科技支撐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建設行動,力爭到2020年攻克約180項關鍵技術,研發重大創新裝備和新產品80個,選育100個農作物新品種🐘,以技術的群體性突破支撐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五個保障體系”,即優化和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構建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強化科技人才支撐體系,構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科研體系和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技術轉移體系,到2020年➞,全省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2500家,培養戰略科技人才130名左右,促進6000項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合同成交額較“十二五”末翻一番。
力爭到2020年,將遼寧建成創新型省份,建立起特色鮮明、與發展相適應、創新資源高效集成的科技創新體系🕸👩🏼🏫,全省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3%,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5%😤,科技創新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因素🚛。到2030年,躋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全省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創新資源密集區🎶、創新創業活躍區和重大成果轉化區,建成國家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省“一帶五基地”建設布局將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和省五大區域發展戰略🦹🏼♀️、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建設,相融合🙆、相對接,形成錯位發展、協同發展、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省農委副主任、省農辦專職副主任楊德生介紹🚉;在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建設上,省將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加快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實現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
全面提升農業基礎設施裝備🖖🏽、現代農業示範區💆🏿🧑🏻🎓、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水平🕺🏿,著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綠色發展🕋、農業品牌建設、農村人才培養。省重點推進七項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工程建設👨🏻🍳,即實施農業基礎設施裝備建設工程、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工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工程⭐️、農業品牌建設工程、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工程🖕🏿、農業綠色發展工程和農村“雙新雙創”示範工程。
到2020年,遼寧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製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增加值實現1236億元🫱,年均增長3.5%;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980億元🥃,年均增長7%;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80%,比2017年增加1.5個百分點𓀑;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4%,比2017年增加3個百分點🐏;農業標準化生產面積3800萬畝,比2017年增加200萬畝👩👩👧;農業信息進村入戶覆蓋率95%🚴🏽,比2017年增加1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09元,年均增長6.3%。到2030年🍼,建成國家重要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